在青岛的城市地下,青岛地铁2号线宛如一条奔腾的巨龙,正以令人惊叹的“加速度”向前延伸。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一系列实干举措与创新理念的完美结合。
安全,是这条地铁建设的生命线。项目负责人张洪旭始终将安全生产红线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在青岛地铁2号线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一个细节都被紧紧揪住,全体人员如同啄木鸟般,细致入微地紧盯安全隐患。这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像“安全生产啄木鸟”、“班组建设进安全”、“隐患排查显微镜”等活动纷纷登场。以最严格的标准积极行动起来。不仅如此,现场施工人员也被鼓励成为“啄木鸟”,他们深入挖掘各个岗位存在的风险与隐患,紧紧围绕“务必整出成效”和“两个不放松”的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四大有力措施深入开展 “地毯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项目自查自改的“回头看”,就像是对自身安全情况的再次审视;辖区全面排查的“大体检”,全面检测安全状况;部门专项检查专门解决顽固问题;领导班子带班制度,彻底整治疑难杂症。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成功促使项目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小立法与大排查相结合,解决了978处隐患,保障了项目335天安全生产。而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内功”修炼远不止于此。针对项目部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常有一知半解的情况,项目负责人张洪旭常态化组织带领青年员工学习规章制度、业务知识,鼓励开展全员培训,由业务骨干系统化讲授安全、质量等专题知识,做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巩固,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学思践悟中推动年轻干部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员工逐步具备了独立工作能力,形成了一支既年轻又有能力的优秀团队。
抓好常规工作、开展特色活动,是2号线项目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关键。日常的班前教育、安全体验培训、以及监督检查等各项措施,持续不断地为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增添力量。 同时,项目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党代表进班组等方式,大力推进“党建+生产”深度融合,并且积极开展“画安全·话安全”、“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身边安全隐患我来找”等系列活动,辅助安全部门进行常态化的“地毯式”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并全部整改。项目安全部负责人赵喜民定期汇总上级单位下发安全相关文件对班组进行宣贯,结合要求及季节特点组织班组开展专项检查及应急演练活动,使班组成员熟悉现场风险,熟练掌握应急救援能力。这些安全生产的细节工作,如同拼图的碎片,一块一块地构建起青岛地铁2号线坚实的安全堡垒。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2号线人紧锣密鼓地推进着进度。他们如同精密的时钟,把施工建设任务细致地分解到周、安排到天、具体到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一个环节都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确保整个工程有序推进。同时,协同作战的精神在这里得到充分彰显,资源配置被优先保障,人力物力如同潮水般涌来,大大加快了建设的进度。为了在保证安全且不扰民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夜间施工成为了他们抢占时间的“秘密武器”。然而,夜间施工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困难重重。但项目部管理人员犹如智慧的领航者,总结夜间施工经验,增加照明设施,提高夜间巡查频率,如同点亮一盏盏明灯,为夜间施工保驾护航,确保施工的安全与质量。项目领导班子更是以身作则,每晚带班巡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如同坚实的堤坝,守护着工程的质量与进度,为大干快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常区间按时完成洞通任务,汉东区间右线也按计划开始掘进,这一个个节点的顺利达成,是整个项目团队努力的见证。而项目全面推行的班组建设,就像给地铁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源泉。班组,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胞,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班组建设的赋能下,汉东区间右线盾构“纵横号”已经掘进200余米,拼装质量初级评价达A级,实体质量稳步上升,仿佛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潜力。四个盾构班组在“小立法”有效实施的激励下,充分调动起积极性。缩短二次分配的考核频次,从每月一次变为每周一次,这种改变如同给骏马加上了更有力的马鞭,让四个班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赛马”,每个班组都全力以赴,为打造安全可控、质量优良的地铁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班组成员们的“主人翁”意识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他们纷纷为掘进工作贡献智慧,小发明、小创新如同繁花般盛开。以东常区间为例,临河作业的它面临着下穿李村河的挑战,班组长曹培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提前研究应对方案,在项目部的支持下创新采用钢套筒始发的办法。在掘进过程中,地层变化多、换刀频的情况如同汹涌的波涛,但曹培林镇定自若,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头脑风暴”,制定详细的开仓换刀方案,确保各工序有条不紊地推进。有了这样成功的经验,面对汉东区间下穿金水河的挑战,曹培林充满信心,早早带领班组成员深入探讨施工问题。
工程部长邢龙表示,班组盾构掘进2班成员刘伟洋发现走道板和台车尾部的安全隐患并主动提出解决思路,荣获“安全之星”,这一小小的荣誉背后,是班组建设带来的巨大改变。像刘伟洋这样的建设者,只是众多积极参与者的一个缩影。他从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参与,这种变化就像一颗种子在青岛地铁2号线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自开工以来,2号线一直秉持“高起点准备、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建世界一流地铁”的理念。项目管理人员如同勤劳的蜜蜂,全部下沉班组,构建起庞大的班组建设体系,制定“小立法”安全、质量激励考核奖惩管理制度,如同指挥棒一样调动着工人的积极性。106名盾构班组的成员不分昼夜,如同紧密协作的蚁群,为完成百日攻坚任务全力以赴。班组建设贯穿整个施工周期,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项目班子如同精心雕琢的工匠,日夜思索、勤于尝试,目的就是让工班既有“家”的归属感,又能积极有为,实现安全、技术、质量、和谐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在大干期间,施工现场就像一个忙碌而有序的战场。自项目工程开工以来,张洪旭始终坚守在一线,不管三伏酷暑,还是三九寒天,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他都深入现场,对各工点巡回检查督导,严格管控安全、质量、环水保、文明施工,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张洪旭的带领下,项目团队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工程施工安全优质有序高效推进,安全平稳、质量提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赢得了上级单位领导和职工群众高度赞扬。
2台龙门吊、5台电机车编组如同忠诚的卫士,渣土分离设备如同高效的清洁兵,近百名施工人员如同不知疲倦的战士,人停机不停,白天黑夜连续作战,确保了东常区间按节点洞通。后勤保障也如同坚实的后盾,充足的物资、机具、材料一应俱全。预制管片专人驻厂盯控,在东常区间面临特殊需求且管片厂产能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协调优先生产,如同及时雨般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需要。每周对设备易损件进行盘点、补充,如同给设备进行定期体检,确保施工稳定、高效开展。
青岛地铁2号线项目部正站在发展的浪潮之上,把握黄金时间,如同乘风破浪的帆船,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发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2号线精神。他们以战之必胜的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向着“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的总体目标奋勇前行,以“样板引路”争创建设管理标杆,让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目标在实干中逐步成为现实。